一.电源发展回顾近年来主板由原来的815升级到了955、显卡由GeForce2升级到了Geforce7800、CPU频率更是由原来的MHz飙升到了现在的GHz,在CPU以及板卡迅速升级的光环下做为PC供电源泉的电源却一直很平淡。其实在您享受新潮配件带来的急速体验时,您有没有想到过供给它们电力的电源。
一款电源的好与坏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到PC整机的性能,但其对稳定性的影响却是无配件能敌得,如果输出严重超标更会发生烧毁硬件的现象。如同显卡、声卡一样电源也有着自己工作职权,由市电220V交流电转变成为+3.3V、+5V以及+12V直流电输出便是一款电源最基本的工作要求。
除了有变压的功能外,电源还要背负防止雷击、尖峰脉冲等通过电网来干扰电脑正常的电压波动冲击。当然,辅助机箱内部散热业是如今电源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与衡量板卡性能好坏一样,电源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评测指标。不过相比板卡的数值评分,电源则更加要依靠波形输出来进行性能衡量。当然除了常规的波形输出外,测试电源的标准还包括输出功率、EMI防磁、转换效率、噪音等等。其实在板卡急速发展同时,电源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。为了满足新款硬件的不同供电需要,电源已经由最早的ATX1.0发展到了如今的ATX 12V 2.2。下面,就让我们简单来回顾一下近年来PC电源的发展。
ATX标准是Intel在1997年推出的一个规范,输出功率一般在125W~350W之间。ATX电源通常采用20Pin(20针)的双排长方形插座给主板供电。随着Intel推出Pentium4处理器,电源规范也由ATX修改为ATX12V,和ATX电源相比,ATX12V电源主要增加了一个4Pin的12V电源输出端,以便更好地满足P4的供电要求(2GHz主频的P4功耗达到52.4W)。
要解释ATX 12V 1.3规范先要从ATX说起,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主板及电源结构标准,是英文(AT Extend)的缩写。ATX电源规范经历了ATX 1.1、ATX 2.0、ATX 2.01、ATX 2.02、ATX 2.03和ATX 12V等阶段。以前市面上的电源多遵循ATX 2.03或更新的ATX 12V标准。ATX 2.03标准采用+5V和+3.3V电压,分别为功耗较大的处理器及显卡直接提供所需的电压。而单独的+12V输出则主要应用在硬盘和光驱设备上,因为当时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都相对较低,所以各部件相安无事。
但P4处理器的推出改变了这一切。由于它的功耗较高,使用符合ATX 2.03规范的产品时,+5V的电压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电流。基于此,Intel对ATX标准进行了修订,推出了ATX 12V 1.0规范。它与ATX 2.03的主要差别是改用+12V电压为CPU供电,而不再使用之前的+5V电压。这样加强了+12V输出电压,将获得比+5V电压大许多的高负载性,以此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问题。其中最显眼的变化是首次为CPU增加了单独的4Pin电源接口,利用+12V的输出电压单独向P4处理器供电。此外,ATX 12V 1.0规范还对涌浪电流峰值、滤波电容的容量、保护电路等做出了相应规定,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。
在此之后,Intel为提升处理器主频,开始将P4转向Prescott核心,这样主频在大幅度提升后,所需功耗又再次加大。于是Intel在2003年4月,发布了新的ATX 12V 1.3规范。新规范除再次加强电源的+12V输出能力外,为保证输出线路的安全,避免损耗,特意制定了单路+12V输出不得大于240VA的限制。而考虑到环保节能的需要,ATX 12V 1.3规范中还规定了电源的满载转换效率必须达到68%以上,这就要求电源厂商必须通过加装PFC电路来实现。同时新规范还为当时崭露头角的SATA硬盘提供了专门的供电接口。由于ISA插槽已被淘汰,所以ATX 12V 1.3规范取消了为它供电的-5V电压。现在市场中,大家随处可见符合ATX 12V 1.3规范的电源产品,它因生产工艺简单、材料廉价,所以售价也相对便宜。
去年注定是硬件设备加速更新的一年,其中的亮点当属PCI-E标准的推出。随着i915系列主板的上市,ATi和NVIDIA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各自的高性能PCI-E显卡,借此抢占高端市场。而想要领略这些新技术及令人叹服的性能时,电源问题又再次摆上桌面。不过好在这次Intel在其制订了ATX 12V 1.3规范不久,便预计将来PCI-E标准实行时,将会再次引发高性能显卡的“电荒”。也正因为此,在支持PCI-E接口标准的主板还未上市前,便制定了新一代的电源标准——ATX 12V 2.0。
由于高端的PCI-E接口显卡在功耗上已提高至100W的水平,加之主推的高频率Prescott核心P4处理器100W以上的功耗,ATX 12V 1.3标准中所规定的单路+12V输出不得大于240VA,显然已不能满足两个功耗大户的需求,因此新规范主要是针对增强+12V输出电流而提出的。这一次,Intel选择增加第二路+12V输出的方式,来解决大功耗设备的电源供应问题。在ATX 12V 2.0规范中,电源将采用双路+12V输出,其中一路+12V仍然为CPU提供专门的供电输出。而另一路+12V输出则为主板和PCI-E显卡供电,以满足高性能PCI-E显卡的需求。由于采用了双路+12V输出,连接主板的主电源接口也从原来的20Pin增加到24Pin,分别由12×2的主电源和2×2的CPU专用电源接口组成。虽然接口连接在了一起,但两路+12V电源在布线上是完全分开、独立输出的。
除此之外,ATX 12V 2.0规范还将电源满载转换效率的标准提升至80%以上,进一步达到环保节能的要求,并再次加强了+12V的电流输出能力,规定电源中对+12V的总输出至少要达到22A。对+12V的涌浪电流峰值、滤波电容的容量、保护等也作出了新规定。而针对不同系统平台的应用,在ATX 12V 2.0规范中Intel还推荐了250W、300W、350W及400W共四种电源规格,来搭配不同配置的PC。在制订了ATX 12V 2.0规范后,Intel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ATX 12V 2.01、ATX 12V 2.03等多个版本的小修改,主要提高了+5VSB的电流输出要求。
1.3与2.0版电源最明显的区别:
1、是电源主输出接口由20改为24pin,满足PCI Express X16和DDR2内存的需要,典型负载转换效率提高到80%;
2、是+12V增加了一路单独的输出,即采用了双路输出,其中一路+12V(称为+12V1)专门为CPU供电,而另一路+12V2则为其它设备供电。
上一篇:
服务器电源的说明下一篇:
2010中国电源技术年会暨中国电源学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纪实